服务热线:
0898-089808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876453333
半岛·综合体育1945美国投放为中国“炸”来1名掌握绝密的女性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代号分别为“小男孩”和“胖子”的,两颗轰炸彻底摧毁了广岛和长崎两座日本城市,造员的重大伤亡,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这两次投放也把美国参与研究的一名叫琼·辛顿的女科学家“炸”到了中国延安,让她在中国延安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因为琼·辛顿掌握了制造的绝密资料,美国一度非常恐慌,认为琼·辛顿这样做的后果不堪设想,并称琼·辛顿是“背叛美国逃到中国的核能间谍,出卖了美国,更出卖了自己的尊严”,但琼·辛顿却在中国养了一辈子的奶牛。
1945年6月21日,美军成功登陆冲绳岛,日本国门就此打开。但这场登陆的战役历时80多天,美军为此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最为血腥的一战。日本当时的情况是空军与海军已没有了战斗力,国内的民众也有一年时间没吃到了大米,败局已定。但日本并不投降,想要顽抗到底,除了陆军,还组织起无数儿童、学生加紧操练,摆出了一副所有人都要为天皇而死的架势,进行着所谓最后“圣战”的准备。
鉴于这种形势,美方给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算了这样一笔账: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塞班岛阵亡3000人,伤13000人;在硫磺岛阵亡6000人,伤21000人……如果美军登陆日本本土,伤亡人数将不可预估。对此,杜鲁门决心给予日本致使一击,并对军方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把那颗大炸弹投下去吧,现在已经别无选择了!”
杜鲁门是在1945年8月2日波茨坦会议结束后,乘坐“奥古斯塔”号巡洋舰返回美国时,向军方下达这一命令的,所说的“大炸弹”就是。在被投下的瞬间,广岛和长崎被夷为平地。蘑菇火球下的城市在高达摄氏四千度的温度里燃烧,户外的人们被直接被蒸发,或在刹那间烧成灰烬。近30万人伤亡和失踪。的威力让日本天皇裕仁于1945年8月15号正午宣读的《终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宣告结束。
能够向日本投放,背后的历史源于美国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1937年2月,纳粹德国开始执行了“铀计划”。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与纳粹德国宣战。一些美国科学家提议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的计划,即曼哈顿计划。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 “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三年后,耗资25亿美元的“曼哈顿”的绝密计划,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这两颗实用的就是美军投放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
“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爆炸后,消息传回美国,有些参与计划的科学家并没有因此而喜悦,核物理的研究只能地球带来毁灭半岛·综合体育,基本没有造福人类的可能。甚至有一位科学家指着爆炸后的照片说:“这不是蘑菇云,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正是这句话改变了琼·辛顿的一生。
琼·辛顿1921年出生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州。她的父亲塞巴斯蒂安·欣顿是律师,也是攀爬架(儿童游乐设施)的发明者;她的母亲卡梅利塔·欣顿是佛蒙特州一所独立的进步学校普特尼学校的教育家和创始人。
作为富家千金的琼·辛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帕特尼中学毕业后,她规划过自己的人生,也曾有过以后从事艺术家、文学家职业的想法,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本宁顿学院,并在该院获得了自然的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成为参与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
恩利克·费米,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42年,费米领导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为第一颗的成功爆炸奠定基础,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而费米也被誉为“原子能之父”。琼·辛顿曾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试验室做费米的助手。
“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爆炸后,一些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开始游说美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制定法律,限制这种武器的使用。琼·辛顿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她发现自己的奖学金是美方提供的,这让她深感痛苦,并对核物理研究彻底失去了信心。对此,她说:“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科学是这样的,那么我想要的就不是科学。”
痛苦、迷惘均来自信念的坍塌,琼·辛顿开始想要得到一份自己想要的职业,而这份职业一定与核物理研究无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封来自中国的信,远渡重洋轻轻地落入了琼·辛顿的心里。写信的人叫欧文·恩格斯特,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阳早,1918年11月9日出生于美国,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等高校农牧专业。
阳早是美国人,父亲是美国的一位农场主,阳早在大学期间一直想要参军为二战做些贡献,但当他大学毕业后,二战却结束了。多少有些“失落”的他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读到了埃德加·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深受感染,于是,卖掉自家农场里的牛,前往中国。阳早和琼·辛顿是旧相识,在信中,他对琼·辛顿说:“我在中国,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这里就像一个乌托邦……”
“中国?乌托邦……”琼·辛顿在心里问自己,遥远的中国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兄弟威廉·H·欣顿早在1937年就来到过中国。威廉·H·欣顿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韩丁,1937年,他以水手的身份随船由旧金山驶向日本。在东京做了5个月记者后,经中国东北、西伯利亚来到苏联,后辗转欧洲,再度做水手,返回美国。随后,入学哈佛。
1943年,韩丁阅读了埃德加·的《西行漫记》,受到强烈震撼。其后,他不再是一个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者,《西行漫记》转变了他的看法半岛·综合体育,使他认为战争如果是正义的,就必须得到支持,并说,如果他是一个中国人,也一定会拿起枪,抵抗日本侵略。
1945年,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的身份来到中国,重庆谈判使他有机会结识了国共双方很多要员,在同的多次谈话中,他对中国及其前途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韩丁总把自己看到的、理解的告诉琼·辛顿,这让琼·辛顿也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此,在接到阳早的信后,琼·辛顿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到中国去!虽然,这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琼·辛顿还是毅然决然地来到中国。对此,她说,一个梦想破灭了,但另一个信仰却开始了,她要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亲眼见证它的崛起和复兴。但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一来就是一辈子。
1948年3月,琼·辛顿来到上海,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与中国党建立了联系。这时,早她来到中国的韩丁和阳早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1947年,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捐赠一批拖拉机给中国,并且招收志愿工人使用这些拖拉机,韩丁应召作为拖拉机技师第三次来到中国,并被派到东北工作。后因韩丁不满的,自愿来到党所领导的河北解放区,并决定留在中国。在河北解放区培训出中国第一代农机人员后,应成立不久的北方大学的邀请,到校教授英文。
琼·辛顿到达中国的1948年,韩丁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晋东南张庄的土地改革,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为他日后创作长篇纪实文学《翻身》找下了基础。而比琼·辛顿早两年到达中国的阳早辗转来到延安后,因为有着畜牧专家的身份,被分配去了农场养牛。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
一次,部队转移,阳早养的30头牛也需要转移。因为牛不会像人一样听从指挥,在一条河边,伴随着敌人的枪炮声,它们纹丝不动。情急之下,阳早只好自己跳入河中,牵着牛一头一头地过河。冬天,河水冰冷刺骨,人们看着变成“冰人”的阳早深受感动,认为他早就将中国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的,而他因为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看到了中民奋战的场景,对中国这片土地已由向往至热爱,下决心将自己永远地留在中国。
阳早和琼·辛顿是“旧相识”,这个“旧相识”还包含着这样一层关系——恋人。因为自己爱中国,所以,阳早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也能来到中国。一封信就这样让痛苦、迷惘中的琼·辛顿作出了自己的选择,1949年,她来到延安,被从事农牧业技术工作,奶牛饲养和农具革新等工作。因为她的“失踪”,美国一度非常恐慌,她掌握了制造的绝密资料,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美国人认为她是背叛美国逃到中国的“核能间谍”,“出卖了美国,更出卖了自己的尊严”。她没有去辩解,而是欢快地投入了新的工作当中。
琼·辛顿说:“美国什么都有,他们用那些在那造。延安什么都没有,只有战争留下的烂铁、破刀,但他们用这些炼吃饭的锅。”也就是这一年,她也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寒春半岛·综合体育,并和恋人阳早在延安的窑洞里,唱着《团结就是力量》,举行了一场没有婚纱的朴素婚礼。其后,研究的人成了放牛的人,博士柔美如玉的纤纤细手变成挤牛奶的手。
1952年,寒春和阳早的孩子在今西安国营草滩农场出生,他们为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动人的名字——阳和平。也是这一年,世界和平会议在中国召开,寒春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她谴责核袭击,呼吁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后,她决心与丈夫阳早一起,为发展中国奶牛培育研究事业奋斗毕生,并和阳早一起拥有了这样的工作经历和荣誉:
1955年,春任西安草滩农场畜牧场技术员。夫妇两人均从事奶牛品质改良及农机具革新工作。其中,阳早、寒春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已销售近100万台,至今仍是草滩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
1966年4月,寒春、阳早调到北京工作。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
1972年,寒春、阳早主动提出调到北京市红星公社,从事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工作。1979年10月17日,农机部杨立功部长在中国农机院举行的阳早来华工作33周年、寒春来华工作31周年祝贺会上宣布: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农机部顾问阳早、寒春兼任中国农机院畜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1982年3月,阳早、寒春负责的《牛奶管道的自动洗涤与消毒》项目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1987年6月10日,阳早、寒春任主要负责人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间试验》项目,通过国家机械委鉴定。、黄华、邹家华、杨立功、项南、何光远等领导同志出席验收会。
1987年9月7日,万里副总理接见阳早、寒春,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代表农牧渔业部给阳早、寒春颁发“国际合作奖”。
1988年12月,阳早、寒春主持的《奶牛成套设备研究、牛场设计与中间试验》项目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项成果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长春、内蒙古、西安、新疆等地推广近1000台(套)。在此期间,鉴于阳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广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们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问。鉴于寒春负责的牛奶冷冻奶罐的研发项目,达到了美国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在上海华冠机械厂等工厂生产,替代了进口产品,占领了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工作经历和荣誉背后是热爱、奉献以及付出。当代魏巍著名当代作家、诗人曾经采访过阳早和寒春,并写成了《阳春白雪的故事——赞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阳早和寒春》一文。在采访并写文时,阳早已于2003年12月25日去世了,所以,魏巍说他是很晚才听到这个消息的。
作为长期在中国的美国专家,阳早在中国养了一辈子的牛。他称自己是“解放全人类的世界公民”。他在延安为“小米加”的精神而感动,深信得到百姓拥护和支持的中国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每当人们问及他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他会回答:“中国党领导的中国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为信仰而来。”
1.在延安实行工资制以后,上级把阳早和寒春作为专家对待,提高了他们的工资,但他们却坚决不干,经过反复要求,才把自己的工资降了下来。对此,他们说:“多数工人干部都是几十块钱,我们这一百多块已经很不错了。”
2.在红星公社时期,阳早和寒春本已受聘为农机部顾问,担任畜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和农机部都为他们找了房子,但请了他们好几次,都被他们拒绝了。对此,他们说:“出出进进看得见工人、农民,听得见机器响,住在这里心里才踏实。”
3.阳早和寒春吃的是地道的中国饭菜,无非是烙饼、面条、饺子、玉米粥和米饭炒菜之类。他们终身不脱离劳动,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骑上自行车上班,在车间和牛棚里和工人一起干活。夏季天气热,阳早就脱个光膀子和工人滚在一起。工人们跟他开玩笑说:“人们都说工人身上有多少土,你们身上有多少土,这不对,老阳的身上,应该比我们多些,因为你的汗毛长,自然比我们沾土多了。”
4.阳早、寒春上下班,自行车上总挂着一个旧挎包,看到哪里有能用的旧零件,甚至是一个螺丝帽、一个钉子也要捡起来。他们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不要忘了我们还不富裕,要用延安精神搞四化!”他们还经常说:“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占第一位的还是农业和农民问题,农业和农民问题解决了,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有了希望。”
魏巍被阳早和寒春身上的闪光品质和精神感动了,不禁想起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的几句话:“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并称:阳早、寒春正是拥有这种精神的白求恩式的主义战士。
一、1979年,寒春随“北京市奶牛机械化代表团”出访美国,她的一位老朋友半问她:“你为什么放着核子物理研究,放着博士的学位不争取,而到中国去,你不觉得惋惜吗?”寒春说:“核子物理,这是自然科学的尖端;人民,中国是榜样。我从自然科学的尖端跨到社会科学的尖端,有什么不好呢?”
二、阳早去世后,寒春按照儿女的意思将对阳早进行“树葬”,“就是说买一棵树,把他的骨灰埋在下面。”但这中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埋在他(阳早)能够看见那些奶牛的地方”。当时,寒春一家还住在北京市昌平区下辖镇沙河镇的的小王庄,那里有他们工作的奶牛场,平房的屋子里最显眼的是一张用砖头架起来的桌子,“一套旧沙发不知道多少年了。房间里还有一个经常动用的工具箱和这对夫妇经常要下牛圈穿的胶鞋”。
2010年6月8日凌晨,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和丈夫阳早一样,她也在中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前,这位老人在自述中这样说:“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狭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但这种建筑在大多数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终究会被历史所消灭。”
至于韩丁,1953年,他从中国回到美国,被冠以“叛国者”罪名,遭受厄运。16年的独自耕种。1971年,他应邀重返中国。后来的30年,他始终奔波在中国乡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洒下汗水。2004年5月15日,85岁的他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康克市悄然辞世,墓地遥向东方。
至于阳和平,因为出生在中国,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取得了美国罗格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在那里工作,而是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期间他多次应邀到高校做讲座,评点中国经济和新中国历史,讲述他们一家人与红色中国的传奇经历,使众多青年受益良多。
对于这一家人,魏巍说,他们是“我们的外国朋友”,“代表着人类的良心,代表着世界发展的前进方向”。“不管世界势力多么强大,多么凶恶,多么疯狂,人类的这种良知是不会泯灭的,世界还是要前进的!”对此,我们很想说,这个世界总会有晴也有雨,有善也有恶,有对也有错,但不管怎样,总是晴的、善的、对的把我们照亮,并让我们在晴的、善的、对的一面成长。